Wormhole 中文站

领取MOLI红包
BOBO中文网    你的位置:Wormhole 中文站 > BOBO中文网 >

熊宇杰/刘敬祥/邵涛Angew:简化氨的生产之路—等离子体与电催化的高效耦合实现从空气到氨的克级生产|法拉第|电化学|催化剂

发布日期:2025-01-10 1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第一作者:郭学成,王中辽,高远通讯作者:熊宇杰教授,刘敬祥副研究员,邵涛研究员通讯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论文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nie.202410517全文速览电化学氮氧化物离子还原反应(NOx − RR)在常温条件下有很大的机会生成氨。然而,由于催化剂的腐蚀效应和析氢反应的竞争,在强酸条件下进行NO x − RR仍然具有挑战性,在本工作中,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批量制备的 La1.5Sr0.5Ni0.5Fe0.5O4 钙钛矿氧化物。该催化剂能够在强酸性条件下实现2 A cm−2的电流密度,接近100%氨的法拉第效率和高达8.55 mmol cm−2 h−1氨的产量。在工业相关的电流密度下,NO x−RR系统在pH=0的膜电极组件(MEA)中表现出稳定的电池电压和法拉第效率>350 h。在串联电堆膜电极反应器中,实现了2.578 g h−1氨产率。同时,该催化剂的多pH条件适配性让NO x−RR系统可直接与上游等离子体装置耦合,形成PE-N2RR系统。此外,催化剂在强酸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有利于铵盐的生产,如NH4Cl和NH4NO3。技术经济和生命周期评估显示,这种氨生产策略具有巨大的经济优势,可以作为传统Haber-Bosch(HB)工艺的替代方案之一。背景介绍氨(NH3)是化肥、制药和含氮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。在“氢能”和“碳中和”的背景下,NH3也成为理想的能源和氢载体。传统氨生产工艺HB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,释放大量二氧化碳。电化学氮还原产氨(NRR)是一种理想的替代HB的新方法,然而氮气(N2)作为一种异常稳定和不可极化的分子,想要实现NRR的规模化生产几乎不可能。因此,寻求氮气的替代品是克服当前限制的战略途径。由于N=O键中的解离能比N≡N键中的解离能低的多,同时极易溶于水中,因此NOx−成为了理想的替代品。近年来在提高NOx − RR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的活性和选择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。然而,考虑到实际工业生产中 NOx− 主要存在酸性溶液中,在酸性条件下NOx − RR在实际运用中可能更有利。除了上游的考虑外,酸性条件有利于NH3质子化生成NH4+,NH4+很容易与其他阴离子(如硫酸盐或硝酸盐)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。然而,在强酸性条件会导致严重的析氢反应(HER)竞争和催化剂的腐蚀效应。因此,在强酸性条件下,开发能够稳定、选择性地将NOx−还原为NH3,同时抑制HER的催化剂具有巨大的需求。本文亮点1)利用溶液凝胶法成功实现La1.5Sr0.5Ni0.5Fe0.5O4(A2BO4±δ)钙钛矿氧化物批量生产,能够实现Fe和Ni在强酸性条件下的稳定工作。2)该催化剂能够在H型电化学池中实现2 A cm−2的电流密度,接近100%氨的法拉第效率和高达8.55 mmol cm−2 h−1氨的产量。3)使用MEA反应器实现在200 mA cm-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产氨长达350 h以上,同时利用串联的堆叠式MEA系统完成催化体系的放大,创造了强酸条件下NH3产率的新记录,达到2.578 g h−1。4)通过将NOx − RR与上游等离子体NOx生产系统集成,成功实现从空气到氨的生产。我们还对该反应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性和全生命周期分析,证明该系统在电价0.022 $/kWh以下时比HB生产的氨的经济成本更低。图文解析图1. 催化剂的表征。(a)催化剂La1.5Sr0.5Ni0.5Fe0.5O4、La1.5Sr0.5NiO4、La1.5Sr0.5FeO4和LaNi0.5Fe0.5O3的XRD图谱;(b)La1.5Sr0.5Ni0.5Fe0.5O4、La1.5Sr0.5NiO4和LaNi0.5Fe0.5O3的高分辨率Ni 2p XPS光谱;(c)La1.5Sr0.5Ni0.5Fe0.5O4、La1.5Sr0.5FeO4和LaNi0.5Fe0.5O3的的高分辨率Fe 2p XPS光谱;(d,e) La1.5Sr0.5Ni0.5Fe0.5O4的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图像(d)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图(e);(f)大规模合成 La1.5Sr0.5Ni0.5Fe0.5O4 的水相分散体(左)和固相照片(右)。图2. NOx−RR性能测试。(a,b)在H型电解池1 M HNO3中La1.5Sr0.5Ni0.5Fe0.5O4 、 La1.5Sr0.5NiO4 、 La1.5Sr0.5FeO4和LaNi0.5Fe0.5O3催化剂的LSV曲线(a)与催化剂La1.5Sr0.5Ni0.5Fe0.5O4在不同电位下的氨生产速率和法拉第效率(b);(c,d)在MEA电解池在1 M HNO3中的LSV曲线 (c)与在200 mA cm-2电流密度下的稳定性测试(d)。图3. 电堆电解池中NOx−RR的性能测试。(a–c)本工作中使用的两层25 cm2的堆叠式MEA隔室的示意图(a)、照片(b)和电解质的流动方向(c);(d–f)电堆电解池在1 M HNO3中的LSV曲线(d),10、15和20 A条件下进行的电位测定曲线和相应的NH3产率(e)与20 A电流下的稳定性测试(f)。图4. PE-N2RR性能测试及技术经济性和全生命周期分析。(a)商业灰氨生产的HB工艺装置示意图;(b)用于商业化绿色氨生产的PE-N2RR装置示意图;(c)PE-N2RR系统的长期稳定性试验;(d)PE-N2RR体系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体系中NH3、NO3−和NO2−浓度随时间的变化;(e)使用14N2+O2和15N2+O2作为反应物的滑动弧热等离子体装置产生的气体的质谱图;(f)催化剂La1.5Sr0.5Ni0.5Fe0.5O4的PE-N2RR性能与最近报道的催化剂的性能对比;(g)HB工艺(灰色图)与PE-N2RR体系(绿色图)生产NH3的环境影响指标结果比较;(h)不同电价下HB工艺与PE-N2RR系统生产NH3的边际贡献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比较,以及(插图)PE-N2RR系统生产1万吨NH3的细分成本。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,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能够批量制备的钙钛矿氧化物催化剂,在强酸性条件下展现了优异的NOx−RR性能,能够实现接近100%氨的法拉第效率以及高达8.55 mmol cm−2 h−1氨的产生速率。同时,利用了MEA系统在200 mA cm-2的电流密度下实现氨的连续稳定生产350 h以上。此外,在串联电堆膜电池反应器中,实现了2.578 g h−1氨产率。更重要的是,该催化剂pH适应性方面的多功能性,为上游工艺(从工业废气氮氧化物到等离子体产生的氮氧化物源)的无缝集成铺平了道路。通过TEA和LCA评估进一步证实了该NOx−RR系统的优势,展示了其经济和环境可行性。显然,优化后的NOx−RR系统具有多种优势,包括分散化、按需功能、环境可持续性和完全电气化。通讯作者介绍熊宇杰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校长。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习,2000年获化学物理学士学位,2004年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,师从谢毅院士。2004至2011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(西雅图)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、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作。2011年辞去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组织的首席研究员职位,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,建立独立研究团队。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,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。2018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。2022年当选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Foreign Fellow、新加坡国家化学会Fellow。现任ACS Materials Letters副主编。主要从事“多场多相催化化学”研究,探索多场耦合和多相流动条件下的催化机制及应用。已发表25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,其中80余篇发表在综合性期刊Sci. Adv.、Nat. Commun.、PNAS、Natl. Sci. Rev.和化学及材料科学三大期刊JACS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Adv. Mater.。论文总引用44,000余次(H指数104),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(化学、交叉科学)。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三完成人),2014-2016和2018年四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,2014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,2015年获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,2019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Soc Rev开拓研究者讲座奖,2021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第一完成人)。刘敬祥,天津工业大学教授,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,基金委外国优青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。主要从事光催化、电催化、环境化学、温室气体(CO 2 与CH 4 )转化等方面的研究。在Natl. Sci. Rev.、Chem. Rev.、Nat. Commun.、J. Am. Chem. Soc.、Adv. Mater.、Angew. Chem. Int. Ed.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、撰写专著章节3部。论文总他引25,000余次(h因子:45),高被引论文22篇。2021年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-NHU青年化学家奖,2021–2023年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名单,2022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,Nanoscale新锐科学家,Chem. Mater.青年明星科学家,入选斯坦福大学发表的2019–2022年度与生涯影响力全球前2%科学家名单,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。2021年受邀担任Chin. Chem. Lett.、Acta Phys. Chim. Sinica、Adv. Powder Mater.以及Chin. J. Struct. Chem.青年编委。邵涛,二级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,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19),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(2016)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(2012)。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、气体放电、低温等离子体和脉冲功率等交叉领域的研究。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、优青、重点、联合基金重点、面上、国际合作、863计划主题课题、中科院等科研项目30余项。近5年发表SCI论文150余篇,Elsevier 2020“中国高被引学者”,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,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0余次。获2019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(基础前沿)、202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(自然科学)等省部级奖励5项。兼任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应用领域国际主流SCI期刊High Voltage副主编,Laser and Particle Beams学术编辑,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副编辑,Plasma Processes and Polymers、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、Plasma Research Express编委,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》、《电工技术学报》、《高电压技术》、《高压电器》、《绝缘材料》、《强激光与粒子束》编委,2024年第51届IEEE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会议大会主席,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电工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IEEE核与等离子体学会脉冲功率与技术委员会执委,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,等离子体科学和能源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。声明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欢迎关注我们,订阅更多最新消息“邃瞳科学云”直播服务“邃瞳科学云”推出专业的自然科学直播服务啦!不仅 直播团队专业,直播画面出色,而且传播渠道多,宣传效果佳。“邃瞳科学云"平台正在收集、整理各类学术会议信息,欢迎学会、期刊、会议组织方择优在邃瞳平台上进行线上直播,希望藉此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跨越时空的限制,实现自由、畅通地交流互动。欢迎老师同学们提供会议信息(会有礼品赠送),学会、期刊、会议组织方商谈合作,均请联系潘经理:18612651915(微信同)。投稿、荐稿、爆料:[email protected]邃瞳科学云APP

上一篇:MOLI万站,正式上线

下一篇:FEG 过渡到币安智能链 (BSC)

Powered by Wormhole 中文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

top